一、計畫背景及目的:
 

(一) 魚路古道簡介

魚路古道又稱金包里大路,早期是金山地區與士林、北投地方陸路的交通 要道,然而金山至基隆的輕便臺車開通後,金山的居民便不再走魚路,而是改以臺車

轉運至基隆後,坐鐵路來台北買賣。這條路也就隨著時間逐漸被人遺 忘。直至已故的台灣歷史暨民俗學者林衡道先生提出,並經由植物學專家李瑞宗博士的考掘探勘,在陽明山管理處呂理昌課長帶領團隊有計劃修復闢建下, 古道風貌再度重現。

 

據文獻的記載,古道自清領乾隆時期即有,早期為先住民的生活日常活動路線,士林麻少翁社與金山地區即有聯姻記事;清領時期古道有守管硫磺開採駐軍,即賦予軍事用途功能。

 

另有研究指出,許多在金山或沿線附近的產業,諸如樟腦、茶葉、藍靛、薪炭材、柑橘或其它農產品等,也是經由魚路古道運輸到台北的士林、艋舺、大稻埕以及昔日的水返腳,換取民生需要。

 

當時草山地區流行的一句諺語:「草山風、竹子湖雨、金包里大路。」而金山磺溪魚港 部分的漁獲,也曾藉由行走古道,翻過撆天崗到士林、北投販售,是為近人所熟悉的故事,也是「魚路古道」的由來。

 

魚路古道的歷史已有二百八十多年的歲月,除了有厚實的歷史文化底蘊, 多元豐富的人文史料,更能彰顯台灣先民不畏艱難為生計打拼的精神。

 

(二) 計畫目的

繼由古道的人文歷史背景的豐厚資源,延續拓展政府地方創生推動的政策面向,讓一條具有文化歷史色彩的古道路徑,可以優化帶動地方特色,發展多元地方產業,設計翻轉活化運用地方民間力量,並且結合公部門資源、學術專業系統的輔助,再次型朔地方本土文化舊時代新潮流的嶄新趨勢,共創地方永續發展的未來可行性。

 

就在地文化深層的基礎脈絡,竭力挖掘蒐集地方上文化資源,進行整合歸納,規劃保存以及承傳永續的延展性,定位其地方特有的獨特性,注入創新思維地方行銷的策略性,展現過去、現在、未來整體串連集結而成的一道魚路新欣曙光,不僅活躍地方、保存文資、設造鄰里、推動地方創生.........之絕佳多元功能性外,更加賦予地方本土文化的起承轉合永續經營的極佳化價值。

 

總的來說,本計畫希冀幾個目標重點,藉以活躍古道的文化朝聖之計畫,能夠興起:

 

1. 管理單位的看見,加以維護興建軟硬體設施、保存文資遺跡,負予古道更加優美舒適的人文環境,注入創意設造藝文空間廊道,帶來後續環境教育可深耕的種子計畫範疇。

2. 除喚起相關部門單位看見之外,更引頸企盼政府也能實際參與執行計畫,促使中央及地方政府亦能開始重視本土歷史文化的多元可塑性,歷年編列預算審查,透過有心專業的人士、集結民間力量、再造先人歷史古道之風華,興起台灣本土全國各區的古道熱腸,打造古道復甦的欣欣生命!

3. 將古道的生命優化拓展延伸,帶給地方可見的觀光價值,讓地方產業能有再見創生的機會,也使地方傳衍文化歷史的軌跡不致斷層,繼而塑造「文化祭典」成為年度盛事,設造節慶活動,深植栽種於人們的思維印象之中,再連結地方社區營造、地方產業、地方特色,遂將本土文化透過土地、居民、生活、史蹟再創地方文化的生命力!

 

當地方文化被挑起記憶,土地與人文情感的連結之後,便能夠創生熱情的機制,打造一個地方品牌的口碑產業,給予地方帶來生機盎然的蓬勃榮景。以是,緣起的目的,透過本會的企劃執行,欲將其本案劃分幾個階段性任務推動,按部就班循序漸進,逐一達到其成果標的。

2022 魚路古道 文史活化與地方創生推廣計畫 | NPO台灣本土文化協會